肿瘤年轻化来袭:这些早期信号年轻人必知!
2025-09-05
长久以来,“癌症” 一词总让人闻之色变。这个被视为 “健康杀手” 的疾病,不仅困扰着中老年群体,如今正悄然向儿童和青少年蔓延。为了遏制肿瘤年轻化的趋势,提前做好预防,我们有必要先厘清几个关键问题:肿瘤到底是什么?肿瘤等同于癌症吗?年轻人高发的肿瘤有哪些?一起来听听专业医生的解读。
肿瘤≠癌症:一文分清两者区别
很多人会把 “肿瘤” 和 “癌症” 画上等号,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肿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别。其中,大家常说的 “癌症”,本质上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医学上还有更细致的分类标准。下面为大家简单对比两者的核心区别:
肿瘤不会突然出现
但年轻人也需要警惕:肿瘤的发展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过去大家觉得肿瘤更 “偏爱” 老年人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肿瘤的发生没有年龄界限,每个年龄段都存在患病可能。癌细胞除了会不断分裂增殖,还会破坏原有器官或组织的正常结构,甚至 “扩散转移” 到其他部位,这也是癌症令人恐惧的核心原因。千万别以为年轻就可以掉以轻心 —— 肿瘤对年轻人同样 “虎视眈眈”。
年轻人高发癌症清单
2024 年 7 月,国家癌症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联合发布的 2022 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癌症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前五的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占全部新发癌症的 57.5%,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排名前 6 的癌种中,有 4 种是消化道肿瘤,这与长期食用过烫食物、腌制食品及高脂肪饮食等习惯密切相关。
以下是年轻人高发癌症的早期信号,务必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早期症状虽不明显,但身体会释放一些异常信号:比如甲状腺结节出现明显增大、质地变硬,吞咽时上下活动度减小;部分患者会伴随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颈部甲状腺周围还可能出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肠癌肠癌早期可能出现这些表现: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比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便后常有 “排不净” 的感觉;下腹部出现腹痛、腹胀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贫血、体重减轻、低热等全身反应。
乳腺癌乳腺癌早期在乳房内可摸到蚕豆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可推动,通常无明显疼痛;肿块部位的乳腺皮肤可能出现隆起,部分皮肤会呈现 “橘皮样” 改变;乳头可能出现回缩、糜烂、溢液或出血等异常,同时可能伴随腋窝淋巴结肿大。
胃癌早期胃癌的症状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良性胃病混淆,可能表现为餐后胃部胀痛、胀满或沉重感,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呕吐、反酸等症状;有时粪便颜色会发生改变,呈现黑色或柏油样。与良性胃病相比,胃癌的核心特点是上述不适症状会 “进行性加重”,即症状逐渐变得更明显、更频繁。
儿童青少年常见恶性肿瘤需警惕
儿童与青少年的恶性肿瘤类型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期常见的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青少年期则以霍奇金淋巴瘤、甲状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较为多见。其中,白血病是青少年恶性肿瘤中最主要的 “威胁”。因此,若孩子出现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若家族有肿瘤高发史,青少年更要定期进行体检。
做好这 6 件事,让肿瘤 “退避三舍”
几乎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以下习惯,就能大幅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规律作息,拒绝熬夜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避免长期熬夜,争做 “作息达人”,才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物钟。研究建议:新生儿每天需睡 14-17 小时,3-5 岁儿童 10-13 小时,6-13 岁学龄儿童 9-11 小时,14-17 岁青少年 8-10 小时,成年人 7-9 小时,65 岁以上老人 7-8 小时。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合理饮食,远离 “致癌习惯”· 过烫饮食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 辛辣、熏烤类食物可能增加胃癌风险。·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与乳腺癌发生相关。·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食道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而饮食中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可对多种癌症起到保护作用。
戒烟限酒,减少致癌风险烟草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可避免风险因素,每年约 22% 的癌症死亡与烟草使用相关;酒精则是多种癌症的明确风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且风险会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若同时大量吸烟和饮酒,患癌风险会大幅叠加。
坚持运动,增强免疫力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缓解紧张情绪,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生命在于运动” 在防癌领域尤为适用,建议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比如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每周累计运动 150 分钟以上,每天至少 30 分钟。保持心态健康,积极调节情绪健康的心态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有效降低癌症风险。临床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不良刺激会对身体产生缓慢而持久的伤害。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被忽视,孩子可能羞于寻求心理帮助,家长也缺乏相关意识。因此,培养良好情绪和心态、树立正确价值观、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若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需积极咨询心理医生并配合治疗。定期体检,捕捉早期信号要对身体的异常信号保持敏感,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定期体检更是发现早期病变的关键。防癌体检与普通体检不同,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需选择针对性检查方式:比如肺癌可选择胸部低剂量螺旋 CT;乳腺癌推荐钼靶 + 超声联合检查;肝癌可通过超声 + 甲胎球蛋白检测筛查;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则建议通过肠镜和胃镜检查。
年轻并非健康的 “免死金牌”。愿大家都能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早日告别不良生活方式。只有这样,健康才能常伴左右,让生命始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