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用药,顺序大有讲究?20种化疗方案用药顺序,这张表格整理好了!

2025-08-20  

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已成为提高疗效的重要策略。然而,给药顺序的微妙差异可能成为疗效的"双刃剑"——既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放大抗癌效应,也可能因顺序不当导致疗效打折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科学安排给药顺序,是发挥药物最大潜能、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

化疗给药顺序遵循原则

相互作用原则

代谢动力学视角

1.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药物代谢网络"。例如:

紫杉醇+顺铂:

顺铂会抑制紫杉醇的排泄通道,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临床实践应遵循"紫杉醇→顺铂"的序贯给药模式。

代谢竞争机制: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竞争代谢酶(如CYP450酶系)或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改变其他药物的体内过程,需通过药代动力学模拟优化给药顺序。

2. 药效学协同与拮抗

协同增效:

如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联用时,亚叶酸钙可增强氟尿嘧啶对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需优先给予亚叶酸钙。

拮抗风险:

部分药物联用可能因竞争靶点或干扰信号通路导致疗效下降,需通过体外药效学研究(如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预判给药顺序。

细胞动力学原则

实体瘤的"分层歼灭"策略

生长缓慢肿瘤(如前列腺癌):G0期细胞占比高,宜先用环磷酰胺等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唤醒"休眠细胞,再用紫杉醇等周期特异性药物"定点清除"

生长迅速肿瘤

(如小细胞肺癌):增殖期细胞比例大,可先用伊立替康等周期特异性药物快速减瘤,再用卡铂等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扫荡残敌"

动态调整策略

根据肿瘤负荷变化动态调整给药顺序:

高负荷阶段:

优先使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快速控制病情。

低负荷阶段:

转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刺激性原则

1.局部刺激分级管理

根据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分为3级:

强刺激药物(如多柔比星):优先使用,此时血管结构完整,渗漏风险低。

弱刺激药物(如吉西他滨):后序使用,避免与强刺激药物直接接触。

2.血管保护技术

预处理方案:

使用地塞米松等抗炎药物减少血管通透性。

导管选择:

对刺激性药物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替代外周静脉导管(PIVC)。

20种联合化疗方案用药顺序

鉴于肿瘤化疗药物药理学特性的复杂性,相同的联合化疗方案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也并非完全相同,故许多联合化疗方案中各药的给药顺序在不同的文献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结论,仍有待验证。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建议优先遵照指南和药品说明书进行序贯用药。

 

化疗方案

用药顺序

用药机制

TP 方案(紫杉醇+顺铂)

紫杉醇→顺

当顺铂在紫杉醇之前给药时,AUC平均最低值大于相反顺序给药的 AUC,说明机体对前一种情况的清除率较低。

紫杉醇和顺铂联合给药顺序依赖性的研究,提示当使用一些能调整 P450 酶代谢作用或由P450所代谢的药物与紫杉醇联用,可能引起紫杉醇滞留体内,提高机体中毒的可能性。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使紫杉醇的清除率降低 30%。

PP方案(培美曲 塞+顺铂)

培美曲塞→ 顺铂

培美曲塞导致嘌呤和嘧啶合成障碍,使细胞分裂停止在S期,然后再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顺铂杀灭残存的肿瘤胞。

而先用顺铂会导致培美曲塞的肾脏排泄减慢,相关毒副作用会增加。

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

吉西他滨→ 顺铂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体内代谢过程,加重骨髓抑制,而吉西他滨可抑制顺铂引起的DNA损伤的修复、增加双链的断裂和顺铂-DNA复合物的形成。

此外,先给予吉西他滨再给顺铂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FP 方案(顺铂+ 氟尿嘧啶)

顺铂→氟尿 嘧啶

从药效学上分析,顺铂可增加细胞内四氢叶酸生成,提高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起到协同作用。

故先给予顺铂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作用

EP 方案(依托泊苷+顺铂)

依托泊苷→ 顺铂

依托泊苷(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与拓扑异构酶Ⅱ抑制有丝分裂,使细胞分裂停止于S期或G2期,然后再用顺铂(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IP方案(顺铂+伊立替康)

顺铂→伊立替康

顺铂在伊立替康之前给药有较高的有效率先给顺铂可增加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 SN-38的清除率,降低严重恶吐、腹泻、骨髓抑制的 发生率,提高化疗有效率。